📷 一場為熱愛攝影的高中生打造的國際交流起點
「影像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
為鼓勵台灣高中生參與國際攝影活動,培養觀察力、文化理解力與視覺表現力,
由北海道東川町台灣事務所與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攜手舉辦
「2026年度 北海道東川町高中生國際交流攝影節 攝影工作坊」,
邀請對攝影充滿熱情的同學,透過一日密集的專業訓練,開啟通往國際舞台的第一步。
🌸 關於「寫真之町」──北海道東川町
位於北海道大雪山腳下的東川町,
自1985年起以「寫真之町」為願景,推動「用攝影打造城市文化」。
四十年來,這座小鎮持續舉辦各式攝影活動,包括:
日本全國知名的「寫真甲子園」、「東川町國際攝影節」、以及給海外高中生參加的「高中生國際交流攝影節」。
這些活動不僅讓東川町成為日本攝影界的代表性城鎮,
更讓無數青年透過鏡頭彼此交流、用影像建立友誼。
每年夏天舉辦的「寫真甲子園」更吸引超過五百所日本高中報名參賽,
2025年第32屆共有518所高中組隊角逐,成為全國最受矚目的學生攝影賽事之一。
🎓 攝影工作坊介紹
本次攝影工作坊為2026年度高中生國際交流攝影節臺灣預賽的前導課程,
課程內容結合理論講授、實務拍攝與作品講評,
幫助學生在比賽前熟悉主題構思與視覺呈現的重點。
由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系沈昭良教授領銜,
與沈裕融助理教授、陳敬寶助理教授組成專業講師團隊,
以多年創作與評審經驗,帶領學生深入理解「如何用影像說故事」。
學員將透過:
-
🎞️ 攝影理念與美學講授
-
📷 外拍實作與主題發想訓練
-
🖼️ 作品挑選與現場講評交流
在實戰中學習如何建立作品結構、掌握光影與情感的節奏。
🗓️ 活動資訊
- 活動日期:2025年12月20日(星期六)09:00–17:00
- 活動地點:華梵大學新北板橋中心(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6樓,捷運江子翠站3號出口)
- 參加費用:免費參加(提供葷食午餐,交通自理)
- 主辦單位:北海道東川町台灣事務所 / 華梵大學攝影與VR 設計系
- 協辦單位:華梵大學 公共事務處 / 推廣教育處
👥 報名資格與方式
-
報名對象:準備參加「2026年度高中生國際交流攝影節」國內初選的高中生
-
組隊方式:每組由 3 名學生 + 1 名帶隊老師組成
-
自備器材:相機(不限品牌)、筆電、讀卡機
-
名額限制:每校可報名多組,惟名額有限,超額時將以抽籤方式決定正取與備取名單
- 注意事項:
1、請確認報名表內資訊正確無誤,尤其是電子郵件與聯絡電話。
2、每位學生與老師僅能報名一組隊伍。
3、報名時能提供3~6 張攝影作品尤佳。
📅 報名期限:2025年12月1日(一)17:00前
📩 錄取通知:2025年12月8日(一)17:00前寄出電子郵件通知所有報名隊伍錄取情況
⚠️ 報名後流程與相關規定
- 錄取隊伍請於收到錄取通知後三日內回覆確認出席意願,逾期未回覆者將視同放棄資格,由候補名額遞補。
- 錄取隊伍於確認出席後,若因故未事先通知主辦方而缺席者,未來報名相關活動將列為低優先考量。
- 若因天候或不可抗力因素需延期或取消,主辦單位將另行公告並以電子郵件通知。
👉 線上報名表單(由此填寫表單報名):
https://forms.gle/Kqcexg7vDgaVC8bY7
註:由於報名表單開啟了檔案上傳功能,所以填寫時需先登入Google帳號
✏️活動簡章(可下載):
2025年度攝影工作坊_報名簡章
📍 活動流程(暫定)
| 時間 | 活動內容 |
|---|---|
| 09:00–09:30 | 報到 |
| 09:30–10:00 | 講師介紹與「寫真之町」簡介 |
| 10:00–10:50 | 第一階段作品講評 |
| 11:00–11:50 | 攝影基礎講授 |
| 12:00–12:40 | 午餐時間 |
| 12:40–14:30 | 主題發想與外拍實作 |
| 14:30–15:20 | 作品挑選 |
| 15:30–17:00 | 第二階段作品講評 |
活動主辦單位保留調整、變更或取消活動內容之權利。
若活動內容或流程因故有所變動,應以現場主辦單位之公告或說明為準。
👨🏫 講師陣容
沈昭良 教授|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主任
1968 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自由時報攝影記者、副召集人、
中央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 / 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Photo ONE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召集人、
以及第九、十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目前除從事影像教育、創作、評述、研究與推動相關國際交流,
同時受邀主持工作坊及展覽策劃,專任華梵大學攝影與VR 設計系教授。
2001 年首度推出《映像・南方澳》系列專輯,其後陸續出版《玉蘭》(2008)、《築地魚市場》(2010)、
《STAGE》(2011)、《SINGERS & STAGES》(2013)及《台灣綜藝團》(2016)等長篇攝影著作。
曾於2000、2002 及2012 年,三度獲頒行政院新聞局暨文化部雜誌攝影類金鼎獎,
2004 年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2006 年韓國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攝影家獎,
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 : 2011 年度攝影獎,2012 年美國IPA 國際攝影獎-紀實攝影集職業組首獎,
2015 吳三連獎,2024 日本寫真協會國際獎等獎項。
沈裕融 助理教授|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兼副主任
1988 年生於台灣高雄。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
現任華梵大學攝影與VR 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新浜碼頭藝術學會理事。曾任《崩山誌》主編,《藝術觀點ACT》、《新浜熱》客座主編;
「迴流.復返:沈昭良攝影展」、「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鯤鯓凝望」、
「圖拉失速透」、「影像慢速力」、「興奮-模糊:檔案影像的震盪」、「彼多的目光」等策展人;
T3 Student Project、Photo ONE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BIPF 釜山國際攝影節審查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美學、攝影與電影理論、視覺文化研究、藝術評論。
陳敬寶 助理教授|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致力於探討攝影的再現本質與表現潛能;
近期在時間性與記憶等議題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與書寫。曾獲日本北海道東川賞海外攝影家獎並入圍台新藝術獎,
曾個展於法國亞爾攝影節,亦曾參與美國克里夫蘭基金會與日本橫濱黃金町等地的藝術駐村。
其作品《片刻濃妝:檳榔西施》(2003) 系列紀實肖像的作品,記錄特定年代台灣曾風行一時的獨特文化現象。
《迴返計劃》(2015)則是藉被攝者的文件書寫與「重演」(re-enact) 式攝影探討現實、真實與記憶的微妙界域。
近年的「尋常人家」系列,則著重於記錄當代台灣人們居家生活的樣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