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之町」-北海道東川町舉辦的高中生國際交流攝影節,
今年邁入了第十屆!我們感謝每一所學校的熱情參與,並對所有參賽學校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本次同樣邀請了在攝影業界資歷深厚的專業攝影家來當評審,
也感謝張老師基金會的城男舊事心驛站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出借了寬敞安靜的場地給我們評選。
審查日期:6/19(四)
地點:城男舊事心驛站
評審:
沈昭良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系 教授,2024年榮獲日本寫真協會國際獎,已多次舉辦大型個展
黃世澤 / 報導者 攝影主任,長期關注深度專題攝影與紀實攝影領域
侯鵬暉 / 海洋大學 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程 助理教授,長期關注日本攝影展覽史、世界攝影史
列席:北海道東川町台灣事務所CTO 富田恭敏
參賽校:37校
參賽作品總數:222張攝影作品(37組組照)
根據比賽辦法,各國代表隊將會受邀前往東川町參加決賽。
決賽作品將於以下時間公佈於日本官網並開放投票,邀請大家一起來為您支持的隊伍投票!
線上投票期間:2025年8月22日(五)16點 ~ 8月23日(六)9點(台灣時間) 投票網站:請點我
————————————————————————————————————————————————————-
今年的初賽參賽主題為「地域的魅力」,台灣初賽的獎項包括團體組金獎、銀獎、銅獎以及個人組(評審獎)*6。
評選過程未揭露參賽作品之校名、學生名,三位評審僅靠照片與學生提交之作品說明進行三輪評分。
團體組評選皆為三位老師各自打分數,非由一人決定,只是以下評語由一人代表說明。
個人組則是由三位評審自己選出最喜愛之兩張作品。
「第十屆高中生國際交流攝影節」評選結果如下:
【台灣代表隊 團體組金獎】: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
作品題目:「待灣郎」
台灣是一個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要真正認識這片土地,就必須深入當地人的日常。歷代待在台灣的人,以不同姿態鎔鑄出這片土地獨有的歷史、傳統與魅力。我們以單眼為筆,緩緩描摹這座寶島上,那些平時易被雙眼匆匆掠過的人文風景——待灣郎在哪裡、在做些什麼?
- 掠茶郎:他們彎著腰,指尖輕摘春芽,採下濃縮於一葉的自然精華。山林間飄出的濃郁清香,是土地與掠茶郎共同譜出的溫柔鄉。
- 賣菜郎:菜市場,是庶民生活的縮影,承載著台灣人的日常記憶與飲食文化,是城市中最真實的溫度所在。賣菜郎的白髮如霜,正是歲月贈予他的勳章,在市場一隅靜靜訴說著時代中最平凡的故事。
- 陣頭郎:他騎著機車、叼著菸,身後的乘客是電音三太子,陣頭郎們是台灣獨有的文化風景。走過市街,也走過時代的流轉,從古早的神將、鼓陣,到如今的聲光舞台,信仰的形式在變,心意卻不曾離席。他與神偶間,映照出人們對信仰的熱情與真摯,點亮了陣頭背後那份不滅的文化靈魂。
- 戲仔郎:他在戲台後方,專注揮舞一絲一線,精準操弄布袋戲偶每次靈巧的翻身及亮相。他不僅在表演,更是在延續一段流傳百年的信仰與記憶。這些來自民間的俠骨柔情與忠肝義膽,曾在廟埕與街角傳承給無數孩童,縱使如今傳統戲曲的光環逐漸褪色,這份堅持仍深植於戲仔郎心裡。
- 結婚郎:昔日嫁衣如火,今日白紗似雪;告別花轎古乘,輕啟現代婚車。時代的洪流將中西文化交織,結婚郎欣然擁抱西方的浪漫,卻也珍視流淌於血液中的傳統脈絡。於是,在取捨與融會之間,古老的禮俗以新穎的姿態,展現出屬於新一代的婚禮風貌。
- 頭目郎:不汲汲於現代的浮光掠影,將八千年前的古老叮囑烙印於臉龐、編織入衣飾,而那份純粹的笑靨,是其守護山林的堅毅,也是對文化根脈最深情的禮讚。
評審評語:
沈昭良老師:我覺得第一名的作品,在表現人物上面,它透過人物提供了相對更多元的觀看,在這個基礎上,他在六張照片裡面,去調度尋找了六個不同的場景,讓這些人相對地具有生活感,同時又自然的呈現,相較於其他人物的照片,它又顯得更柔軟、更有溫度,而且更有台灣味。其他學校的作品大多是進入一個場景,然後集中拍攝同一個面向的照片,但這組是到不同的環境去尋找,同時還能聚焦在題目上,我覺得整體來講,一方面是執行難度高,再來是有一定的準確度跟細膩度,所以我相信這也是大家一致決定它是第一名的主要原因。
【團體組銀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作品題目:「島嶼紀行──社運一隅」
在這組黑白作品中,我們紀錄了二○二四年的社會運動中六種不同的身影。透過鏡頭,我們看見了人們如何以行動回應公共議題,也見證了堅守的執勤者、靜默的凝視者、表達訴求的聲音、悲傷中彼此扶持的連結,甚至轉身一笑的那份溫柔。
臺灣的在地魅力,不僅止於山海壯麗、廟宇風情,更在於人民面對社會變遷時所展現出的勇氣、節制、悲憫與希望。這座島的魅力,藏在人與人之間那份願意站出來、彼此連結的意志中——在公共空間裡,我們共同織起一張名為「參與」的網,承載著民主的重量與人性的光芒。
- 《守夜人》已經夜深,他仍然在堅守著崗位,眼睛盯著手機螢幕,今夜或許又是不眠的一夜,然而對職務的忠誠,使他留在現場,為了臺灣這座島嶼。
- 《撐!》「不知道已經舉了多久?他是堅定的、義無反顧的站著。 “People over Politics.” 他說出了他無聲的抗議。而他的背影,也成了全島公民的縮影,深愛著這片土地的他們,為了民主自由,站了出來。
- 《傾訴》看著街上流動的人群,對著麥克風說些什麼。他是有種信念的,努力地撫平島嶼的傷痕。此時麥克風就是他的匕首,在狂暴的風雨中刻下自己的希冀。將自由訴諸於言論,也是這座島嶼綻放的美麗。
- 《凝》望著抗議的人群,腳上有如重石壓著般的麻木,何時可歸?他也不知道。他象徵著社運活動裡的平衡,把持著秩序是他的職責,而這個職責,也同時默默地,耕耘著臺灣社會。
- 《民主浪潮》當天細雨微微,彷彿這座島在為我們哭泣。他們是勇敢的,為了自己的信念而聚集在這,揮動著旗幟,舉起了牌子,用人潮,波動著人們的情思。在台灣三十多年來的社運歷史,再添加了一頁。
- 《歸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曲終,人散。他的笑容,表現出了希望,這一次,或許沒有結果,或許無奈,也或許氣憤。然而,只要充滿著希冀,持續的前進,也終將譜成名為民主的進行曲,滋潤著他們所深愛的這座島嶼。
評審評語:
黃世澤老師:這組作品剛好是這一次我們看到的參賽作品中,題材相對比較特殊的,因為其他確實都是在比較生活中,或者是我們說廟會慶典的傳統想像中,對台灣的一些文化或是比較傳統事物的一些覺得說我可以拍攝下來的東西。那這一組剛好是去參加一些抗爭的場合,我覺得學生去參加抗爭場合,其實以現在來講並不少見,但是他會想到說這就是我關心的事情,我們對於他願意用影像去呈現這一點是滿值得肯定的,回到影像跟專題本身,我覺得同樣是六張照片,他確實有把不管是抗爭現場或是集會現場的不同面向表現出來,比如說畫面中有標語,而那個標語又剛好反映學生的心情,其實從學生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來,學生有把自己投射進去。然後還能看到群眾,或是不只是拍出他們所站的位置,還能看到在旁邊休息的警務人員,或者是正在執行的同仁。另外,我們也都討論到他有一些構圖上的表現很不錯,尤其比如說像第三張照片,我們都覺得他那個前後景以及框景的搭配其實在技巧上是非常成熟的,然後也讓影像上有非常多的呼應,一般在觀看的時候,並不會覺得說我看完就結束了,你會在裡面看到很多細節,最後他使用黑白去呈現。我是覺得不一定所有紀實照片就應該是黑白的,可是至少他在這樣子做了統一的色調處理之後,你會讓整個作品的完整度比較集中,也比較像是說我們整個作品的風格是統一的,大家就會覺得其實看起來他就是很完整的一個呈現。關於這一組是否符合我們這一次的主題,我覺得這是大家要去思考的,我們剛剛評審在挑選的時候,也一直在討論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可以去思考一下你所想像的台灣魅力是什麼。我們常常會講說,可能台灣有廟會夜市,或者是市場等等的,或者是我們的飲食,或者是人情味,這確實都是我們台灣的一個很大的特色。那我們回到這個作品,為什麼我覺得說這個作品還是符合主題的,因為如果說今天我們把我們的思考,我們對台灣的一個理解或想像稍微把層次再拉開一點,如果拍攝者覺得台灣最特別的是我們能夠很自由地在一個地方表達你自己的想法,然後能夠很自在的去陳述你對當前社會中不管是好或不好的的各種意見,很自由自在地去做我們覺得對的事情,我覺得這一點它其實是切題的。
【團體組銅獎】:新北市立中和高級中學
作品題目:「我們途經的魅力」
本作品以「高中生的視角與城市中的互動」為主軸,從日常生活中那些古早記憶出發,依序經歷對過往回憶的懷舊情感,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以及生活中與各式交通工具的連結,再到對先民信仰的理解與承襲。隨著高中生的我們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觀察與反思,透過六張照片背景的轉換,以及「途經」這一意象的延伸,逐步描繪出我們眼中所謂的「在地魅力」。
這些記錄,不是觀光手冊上所見的台灣,也不只是廟宇、夜市或小吃攤這些刻板印象中的文化符號,這些空間,涵藏著我們親身體驗過、感受過、途經過的「時間」,那些土地氣息與日常風景,構成真正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在地記憶。
- 舊時魅力:經過小時候常去的那家雜貨店,老闆依舊慈祥地坐在店內,而店面也跟兒時記憶一樣,擁擠卻溫暖,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在貨架上,泛黃的紙箱,溢出光暈的燈泡,以及一段用塑膠袋包裹的古早記憶。
- 人情魅力:每天早晨,當我睡眼惺忪的走過我家巷口時,就會看到導護媽媽早已穿著反光背心、揮著小旗,默默地守著我們的通勤。或許我們常會忘記何為人情味,但當你經過時,她揮動的小旗就是答案。那是一種無聲的溫暖,一種我們在接下來的人生路上再也不會忘記的人情味。
- 交通魅力:下課鐘聲響起,我踏上YouBike,耳機播放著熟悉的旋律。 騎過街頭下班尖峰時段的街頭,城市的照片在我耳邊被沖洗。 我們透過捷運、公車、自行車,在台北這座城市裡靠著它們移動,這些交通工具可以帶我們到任何地方,而這就是台灣交通帶來的無限生活可能。
- 虔仰魅力:穿過裊裊上升的青煙,紅欄與誦經聲散發著莊嚴的氣氛,這座廟宇乘著千年來⼈們⼼中那份不變的祈望,走到了今天。在這裡,這座城市人們的心意交織,並且在下⼀個百年,和香火⼀起,上達天廳。
- 生活魅力:在台北老城區的老公寓中,我每天為陽台上的一抹綠澆水,他們就像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樣,在細窄的陽光照映在斑駁的水泥牆上,其實是最真實的生活場域,也是我們尋得真實生活的地方。
- 境橋魅力:走過河濱公園的小橋,河川在我腳邊延伸,遠方的橋頭與河面漸漸交織並且消失在地平線上,因為距離的改變,已經聽不見汽車的呼嘯聲,我們靠本能感受這片生命緩衝帶如何在洪水與車流間保護城市。這裡緩衝了洪水,緩衝了都市中的快節奏,並且平衡了城市與自然的發展,造就了環境復甦之魅力。
評審評語:
侯鵬暉老師:
這一組作品在所有參賽作品裡面它比較特殊的一點是,它比較不是直接地去捕捉現實的場景,比較是有一個想法,例如說畫面要怎麼樣呈現,例如一定要有一個高中女生走過什麼樣子的台灣代表性的,或者是可以讓人家感覺到台灣區域的這種想法,然後再去執行它,這個做法在攝影裡面比較是屬於一種擺拍,也就是說設定好這個場景,然後我選擇那個場景在那邊做特定的動作,或者是以特定的服裝去呈現,以這種手法來說,在這次的作品當中只看到這一組做了這樣的嘗試,所以我會覺得這種嘗試還滿特別的。另一方面就是這個作品本身也是從高中生的視點去傳達台灣的魅力,所以他們選用高中女生走在這些台灣具代表性的或者是可以感受到台灣氛圍的場所,這種設定我覺得不錯,照片裡面會有一種輕鬆的感覺,可以讓你看到台灣不太一樣的那種特殊的街景,或者是特殊的結構等等的這樣的地點。在拍攝上來說的話,我覺得因為他的這個想法本身跟執行方式本身是不錯的,那當然在這樣的前提底下,其實選擇背景就蠻重要,就是說擺拍,其實很重要的就是跟抓拍不同,你到了某個地方去拍到特定的角度,或者是說決定性的瞬間不一樣,這個就是所有的東西,是你自己要想好去執行的。所以你選擇什麼樣的地方用什麼樣的人,然後他要站在哪裡做什麼動作都是需要考慮的,那如果在這六張裡面來說的話,可能他們在動作上會有一些一致性的考量,例如說就是走過去,然後剛好走到中間的時候拍攝,那如果是以這樣的條件上來說的話,可能有一張是騎著腳踏車的,看起來就會比較突兀一些,所以也許你們在設定上來說,如果已經決定是以這種方式呈現的話,盡可能在呈現上來說調性或者是構圖的比例一致的話,它的力道會再更強一些。當中的場景選擇,其實有一些已經具有台灣特色,像台灣這種在路邊賣雜貨的店面,或者是像在寺廟當中,透過火爐去看到他的入口的意象,還是這種老公寓的結構,我相信這都是可以激起台灣人一些集體想像的地點。那有一些畫面比較屬於畫面上的結構,構圖上來說是特殊的,但是台灣味可能還沒有那麼的被強調出來的,這種畫面並不是說不好,其實如果說數量多,假設是一組二十張照片來說的話,我認為也需要有這種構圖方式,以特殊的畫面去做搭配,但是如果只有六張的話,或許把它聚焦在更具有台灣的感受,然後藉由一個高中女生去報導或是介紹它,像這樣的畫面調性其實在很多像觀光雜誌之類也都很適合使用,那當中的其中一張,以他們的主題來說,可能除了表現台灣之外,或許也有一些是屬於學校附近的那種意思在裡面,我們在評審討論當中,其實這一張或許是要稍微避免會比較好,也就是說這個地點的特定性太重,那其他的是有普遍性的,就是說台灣哪裡都看得到,但是這個地點就是看得出來可能是他們生活在那附近的樣子,以這個系列上來說的話,這張的動作或者是場景的設定上來說,跟其他幾張會稍微有一點跳脫出來,所以我認為這種擺拍的時候其實要更思考背後的選擇,以及我這次要強調呈現的是什麼東西,如果能這樣做的話,這一組會再更突出,但是在整個這一次參加的主題當中,覺得他們已經做了一次不錯的嘗試,所以我們才會把它選出來,當成是這一次的入選的第三名。
評審沈昭良獎(個人獎):
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作品編號9-1
評審評語:
這一張是我覺得這幾個孩子的神情很吸引我,就是你沒有仔細看的話會漏掉這張照片,然後還有一些旁邊路過的人,以及在旁觀的人的這種樣態,我覺得尤其是這幾個孩子,面對這個套圈的遊戲,他們那種專注以及雀躍的模樣非常生動且自然,這張照片在這種生活上的觀察,他所採取的這個抓拍,以及他所回應出來的最終照片,都有一定的完成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作品編號30-3
評審評語:
我覺得就是以一個高中生,進到一個社運或抗爭運動的過程,能在那樣相對混亂的現場,然後透過一個前框的方式,把一個宣講的人跟周邊的環境做一個整合這件事情,就整體的結構以及這種瞬間的抓取來講,他的執行力很不錯。
評審黃世澤獎(個人獎):
新竹縣立湖口高級中學;作品編號8-1
評審評語:
其實這張照片我第一眼看到就特別在意,雖然我選的這兩張好像都是傳統廟宇或是廟會的場景,但其實像這張又有別於我們所有這一次作品當中其他的照片。因為我覺得攝影當我們在現場在拍攝的時候,除了去看到那個最高潮的那一幕,不管是那些神降啊或是那種視覺感非常強烈的主題的畫面以外,有時候我其實會覺得大家如果稍微往後退一步,然後去觀察整體的氛圍,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景象,尤其是像以這張照片來講,我會覺得他對光線的掌握,還有那個曝光的調整,都滿能夠去說明那個現場的感覺,這張跟其他的照片有明顯的差異。
新北市立中和高級中學;作品編號26-4
評審評語:
這一張其實也是有這一次有入圍前三名的作品,為什麼我會特別挑這一張出來,因為我覺得在這組作品當中,這張的概念是最成熟、執行度最高的,剛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最傳統的一個廟的從香爐這樣看進去的方式,可是看到人物走過一片紅柵欄,與前面那個顏色的對比,加上一個很方正的構圖,我們從視覺上看會有個衝突感,可是其實它是一個非常舒服的,整個視覺感是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那當然可能在修圖中也許有特別去把紅色去提升出來讓顏色的對比度更強,但是我覺得以這個執行的概念下,這樣子去做其實能夠讓這個畫面有一個非常強烈的視覺印象。
評審侯鵬暉獎(個人獎):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作品編號3-5
評審評語:
這一次我選的這兩張比較是有直接捕捉到人的肖像、神情的兩種不同的風景,其實這張照片,他所拍的這種,以我們拍攝來說比較像是一種環境肖像,就是說它記載了這個城市的這個人的神情之外,他周遭的環境情報也是重要的,就是顯現說他是什麼樣的身分,其實在那一組的作品當中,他們是在拍攝一些台灣經營歷史比較長久的老店鋪,像這張就是在販售台灣過年春節時會貼的寫了吉祥字的紅紙,還有燙金的這種有春有福的春聯店鋪。那我覺得他們這組作品當中,這張的這個人物比例感覺其實是最好的,另外,就是說他的表情的捕捉跟其他張老店舖的老闆比起來,其他張稍微比較是帶有一些笑容的,這一張的人雖然沒有露出笑容,可是看起來就是很有分量,有種這個人物做這一行做了很久的一種專業感,然後我覺得最吸引我的是有的時候表情介於很開懷跟或者是說很傷心的中間值,讓人稍微判別不出人物在想什麼,但是又感能覺出其分量的那種神情其實很吸引人,而且是耐讀的,就是耐得起你一直看下去。而且他的這個空間感受也很有台灣的味道。就是剛剛所說的這種店鋪的排列方式、東西的展示方式。還有後面其實有一盞日光燈,在這種拍攝底下會變得比較青澀的這種空間,這種生活空間感其實對於台灣人的記憶來說是很常出現的,也就是說裡面是住家,外面、前面就是店鋪的這種感覺,而前面這個暖色調跟後面的冷色調,也有效地讓人感受到有空間深度的存在,所以我覺得在這個系列裡面這一張是表現很突出的。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作品編號20-3
評審評語:
另外一張也是有入圍的第一名學校的作品。以那個系列來說,他捕捉的也是台灣不同的族群,或者是不同的場面,這張是其中比較自然的捕捉,像中山女中這張是跟他打招呼之後知道的狀況去拍的。而這個是自然的捕捉,所以仔細看可以看得出來,他應該是在坐在車子裡面,然後從車窗當中去臨時捕捉到他騎著機車然後後面放著這種三太子的頭像,這兩個主體是很讓人可以聚焦的一個焦點,然後他的神情跟後面的這個三太子頭套的神情對比,以及三太子上面幫他戴了一個很炫的這種防風太陽眼鏡的畫面,其實既捕捉到了做這個行業的人的特質,也捕捉到了實際上的樣貌,而且他的這個偶然瞬間的捕捉能力非常的強。此外,我覺得這張在這個前後的這兩個頭像裡面存在著一種幽默感,所以當我們在捕捉一個題材,例如說要去找廟會、祭典的時候,我要從什麼樣的方向去切入、去表達這個台灣的魅力,我覺得是大家在拍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在那個系列當中,其實我認為其他張的肖像捕捉也很突出、很不錯,但是這張帶有一種幽默的感覺去呈現台灣獨特的風景,這一點是我覺得其他張所沒有的特性,所以我也很鼓勵大家用具有幽默的感覺去推銷台灣的美麗的人事物。
比賽總評語:
沈昭良:這次的參賽學校雖然較往年來得少,但是本次比賽我很高興看到學生做了很多與過去不同的挑戰,也為了執行攝影,花了很多時間在做觀察,那我覺得這是這個比賽的啟動到目前為止就我看起來,相對的開始了一個更好的發展,然後慢慢的導引的高中生,透過攝影能夠看見新的世界,也能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觀察跟看法。
黃世澤:我覺得這一次大家的作品其實蠻多元的,雖然也是有很多同性質的主題,可是其實仔細去看的時候,當中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大家有關注到,不管是生活中不同的面向或是自己所關心的事物,如何用攝影去以六張照片的方式把它呈現出來,我覺得這個絕對值得肯定。整體而言,我覺得有兩個點可以給大家一點建議,首先就是大家普遍還是會有一種就是好像我就隨手拍了之後把它湊起來的感覺。我會比較建議說,現在如果你是對於用影像去敘事或是對說故事有興趣的人,可以在你觀察之後,腦中先有一個題目,你帶著那個題目,帶著那一個概念去執行、去拍照的時候,就比較不會像是有一些最後沒有被我們挑中的作品,可能都是因為他好像是拍了好幾張,然後把覺得還不錯的照片結合起來,那顯得照片裡就會有些畫面還不錯的,但整體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還不夠集中,那個敘事還不夠精準,就會比較可惜。另外一個建議是,我覺得大家的作品湊在一起的時候,其實雖然有的完成度已經不錯了,可是我都會覺得好像少了一兩張比較精緻或比較視覺感強烈的,就是說「對!就是這一張!」的代表性照片在那裡,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以其他照片圍繞著代表性的照片來圓滿這個敘事的方法,也許大家在編輯或是在思考一些影像創作的時候,可以有一些這樣子的嘗試,我覺得接下來一定都會有滿好的發展。
侯鵬暉:這次是我第一次來參加這個高中生攝影比賽的審查,那我覺得就是其實大家嘗試了滿多種不一樣的拍攝方式,題材上來說,稍稍重疊的感覺是比較重一些,那這整個比賽其實是有一個題目,是要發掘台灣的魅力。所以我覺得舉辦這樣的比賽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很鼓勵說高中生除了你自己也思考一下台灣的魅力是什麼之外,變成你必須要去到那個現場,而到了現場也並不只是體驗而已,你還必須要透過拍攝把那個現場你所感受到的事情,或者是獨特的視角去傳達給別人,這都是非常好的訓練,那以這個比賽目前的這種方式來說,我覺得大家可能會需要去思考說,只能拿六張照片來做一個題目的時候,你要選擇的是很聚焦的去做一個題材呢?還是說,其實對你而言,台灣的魅力有好幾種,你要把複數的台灣魅力組合在一起,那也是可以。其實我們這次所選出來的作品就有這樣的傾向的內容,但是這兩者在執行的時候,到底要怎麼樣做會比較有效,其實可能就必須要經過一些事前的規劃跟討論,就是你們可能要閱讀更大量的跟攝影相關的不同的作品,現在台灣的攝影環境其實也還滿不錯,有許多機會可以接觸到攝影書籍或是國外攝影作品,也希望透過這個比賽,可以透過大家提升對於攝影藝術的認知。所以我覺得像是如果你們是三個人一組,又有一位指導老師的時候,你們可以先做事前規劃,而不是直接就去到那裡去拍,然後事後挑選好的,事前的規劃跟責任工作的分配,或者是說決定怎麼樣拍,還有最後呈現的時候,六張擺在一起的時候,能不能有效的去回答你一開始所設想的一個題目,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所以我希望之後大家在拍的時候,盡可能地從這種最後要呈現六張的這個前提,跟你的組員以及老師做密切的討論之後再去執行,這樣在最後的呈現上來說會有不小的差距。那以題材上來說,當然現在還是稍微偏向說像是廟會夜市,這一類的題材是比較多的,這些題材是大家對於台灣的印象沒錯,不過到底要怎麼樣拍才可以拍出屬於你們不同的視角,而不會是淪於說其實看起來差不多,其實這個就很挑戰了,所以這個也是必須要多看不同種的作品,那當然指導老師也可以盡可能提示學生說曾經有這樣的作品、這樣的拍攝方式,如果指導者跟學生們雙方都有去專研不同作品的機會的話,我相信在今後,這個呈現出來的東西,就算是同樣題材,絕對也有不同的、深入的去報導它,或者是呈現它的方式,這樣就可以讓這個作品會更加的多元,也可以用更正面、更正向的方式去呈現台灣。這次的作品當中有幾組,其實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像是也有在報導這種像是抗爭,或者是說就是去街頭上面參加遊行的這類題材,其實以高中生來說,我覺得光是願意參加這樣子的一種活動,並且設法用攝影去報導他,我覺得是很不錯的嘗試,因為這個對於高中生來說,難易度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在評審的時候,有時候也是會去看說這樣的題材,以你們現在的年齡來說,這個執行的難易度,當然執行的成果也是要有一定的水準,但是你們願意透過這樣子的比賽去接觸台灣各種面向的各種不同的事件,還有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去觀察台灣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我覺得是很好的嘗試,另一方面就是這樣的比賽,最終可能會連結到國際上,可能會有一些跟國際交流的機會,所以實際上來說,也希望大家去思考說,在呈現台灣的時候,你最想要讓人家看到什麼,或是你想要用什麼樣的氣氛情緒去讓別人看到這個東西,我覺得這幾個方向都是很值得大家再去接下來做這樣的嘗試時,可以思考的一些重要的點,那也很期待今後,希望明年後年還可以再有更多的學校一起參與這樣的活動,並且提示出更多樣的台灣的風景。